塔什库尔干县发现2500年前拜火教遗址
发布时间:2014-07-28
经过紧张筹备,“曲曼遗址与帕米尔古代文明”学术研讨会将在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举行。研讨会将研讨考古成果,围绕帕米尔高原在亚欧大陆东西方文化交流交融及丝绸之路中起到的重要作用进行深入探讨。
塔什库尔干县提孜那甫乡曲曼村“黑白条石古墓葬遗址”是2013 年中国边疆考古中的六大发现之一,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新疆考古队考古发掘与研究表明,该遗址为2500年前拜火教(祆教)古墓葬遗址,甚至与拜火教早期文化起源有关,堪称为世界重大发现之一。拜火教起源有波斯说或中亚说,此次发掘考证支持了中亚起源说,并有可能将中亚起源地定位于塔里木盆地周缘或直接定位在帕米尔高原;发掘出土文物表明,早在2500 年前,帕米尔作为世界文明的“十字路口”,在亚欧大陆多种文化交流、融合中的作用无可替代。
这个墓葬群是新疆考古队2007年发现的。通过对墓葬群取样进行C14测定年代,初步确定这是距今2500年左右的文化遗存,这个时期相当于秦始皇建立秦朝前300年左右。墓地以直观的印象,放射状的黑白石块条纹表现光线的明暗,是较为直接的太阳崇拜文化遗迹。类似的太阳崇拜遗迹在帕米尔高原之外的新疆其他区域、青藏高原、中亚,乃至亚欧大陆都较为罕见。它是中国独一无二的墓葬遗址,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宗教之一--拜火教的文化遗存。
此次研讨会中,与会专家学者将实地考察曲曼拜火教遗址、提孜那甫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园、拜火教寺庙遗址、古驿站、玄奘西天取经回归经行处等,进一步深入了解帕米尔高原久远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考古研究所所长王巍、中国国家文物局文保司司长关强,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新疆考古队队长、研究员巫新华将介绍曲曼古拜火教墓葬遗址考古发掘的重大发现以及重要意义。
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李锦绣、从德新、赵志军、刘建国、朱乃诚,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于志勇,塔什库尔干县塔吉克族学者马达力汗·巴伦,新疆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阿合买提·苏来曼,新疆师范大学教授王平,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东平,中央民族大学教授肖小勇、尚衍斌,中山大学教授刘文锁、新疆大学教授西仁·库尔班、中国盘古智库首席研究员许维鸿等专家学者将从不同的角度对曲曼遗址与帕米尔古文明做主题演讲。
据介绍,塔什库尔干县作为全疆文物大县之一,目前已公布备案文物单位199处,在两次(1976年至1977年香宝宝古墓群考古发掘、2003年至2004年下坂地水库淹没反抢救性考古发掘)考古发掘中发现大量新时期时代的古文物,在古石头城、热斯卡木古遗址等地发现了不少的文物,民间收藏着大量的民俗文物和近代文物。目前,塔什库尔干县整合现有文化资源,集聚产业要素,加强民俗产业园建设,以此为牵引构建文化产业园区和产业集聚区,突出抓好文化产业项目谋划工作,加快引进具有重大示范效应和产业拉动作用的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形成发展优势,带动县域文化产业发展。强化政策扶持,选择起点高、前景好、具备实施条件的重大项目给予重点支持,促其尽快落地,做大做强。
背景资料:
拜火教是全世界最早、最系统也是影响最大的宗教之一,曲曼拜火教遗址是目前全世界发现历史最悠久的拜火教遗址,它的挖掘考证将改写世界宗教史,填补世界历史空白,能充分证明新疆多元文化的兴起和底蕴深厚久远,对新疆古代文化研究具有重要推动作用。遗址位于新疆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曲曼村东北的一个台地上。台地东邻塔什库尔干河,海拔3050米左右,距塔什库尔干县城约10公里,距314国道约1公里,墓地因地表保留有大面积错落有致的黑白石条遗迹而得名。
图片说明: 塔什库尔干县提孜那甫乡曲曼村“黑白条石古墓葬遗址”是2013 年中国边疆考古中的六大发现之一,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新疆考古队考古发掘与研究表明,该遗址为2500年前拜火教(祆教)古墓葬遗址,甚至与拜火教早期文化起源有关,堪称为世界重大发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