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良好文博生态 四川全力构建博物馆创新发展高地
发布时间:2013-10-18
近年来,四川省博物馆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在博物馆数量不断增长的同时,办馆质量日益提高,社会影响逐步扩大,在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博物馆陈列展览总体水平不断提高。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的《走进金沙》、北川羌族民俗博物馆的《大美羌乡》等展览获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精品奖项。此外,全省各地还涌现出了四川博物院的红楼梦展览等大批优秀展览。
四川文博“走出去”成绩斐然。金沙遗址博物馆、三星堆遗址博物馆、四川博物院等国有博物馆和成都华通博物馆、建川博物馆聚落等民营博物馆先后带着《中国四川出土文物展》、《苏醒的四川文明―三星堆和金沙遗址秘宝展》等在国内外举办展览,提升了四川文化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与此同时,博物馆主动参与城市和社区发展的意识更加强烈,与社会公众的联系更加紧密。四川博物院长期坚持开展“大篷车流动博物馆”活动,在国家文物局委托中国博物馆协会主办的“2011年度博物馆免费开放最佳做法推介活动”中,荣获2011年度全国博物馆免费开放“最佳社区文化促进奖”。四川博物院、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等举办了小小讲解员活动,吸引了大量青少年学生的参与。
博物馆文物保护能力得到提升。四川博物院、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成都博物院、绵阳博物馆、广汉三星堆博物馆、成都华通博物馆等单位文保中心、科研基地相继建成投入使用。成都、泸州、雅安三市以及四川博物院的可移动文物保存微环境监控和无酸纸囊匣配置项目已获国家文物局批准即将实施,全省将逐步建成可移动文物保存微环境监控平台,实现“稳定”、“洁净”的保存微环境调控目标,全面实施有效的预防性保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