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遗址博物馆即将举办大展 《霸———迷失千年的古国!》

发布时间:2015-06-15

6月13日是我国的第十个文化遗产日,今年文化遗产日的主题是“保护成果,全民共享”。为此,“全国十大考古发现走进博物馆”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在金沙遗址博物馆举行,由国家文物局主办,中国文物报社、中国考古学会承办的一年一度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在经历25年的历程后,已经成为文博考古界的著名品牌,堪称考古界的“奥斯卡”。

金沙遗址博物馆当天也举行了一系列文化遗产日主题活动,与全民共享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成果。包括“全国十大考古发现走进博物馆”系列活动启动仪式、“钟鼎相和 弦歌不辍———湖北枣阳郭家庙曾国墓地”等全国十大考古发现系列讲座、《四川历年全国十大新考古发现回溯》图片展、《霸———迷失千年的古国!》专题展览等内容。

珍藏时间的记忆

在“十大考古新发现走进博物馆”的启动仪式上,中国古文字专家杨升南先生向金沙遗址博物馆捐赠了他长期珍藏的书籍。这些藏书共7000余册,更为珍贵的是杨先生也将积累多年的百余份手稿全部捐出,杨先生多年来潜心研究中国先秦史、古文字、甲骨学,打开了观察3000年前黄河流域人们生活的窗户。捐赠给金沙的这些藏书和手稿,凝聚了他多年的研究心血,是年轻学者通向学术研究道路的重要研习资料。

倾听历史的跫音

6月13日下午,2014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湖北枣阳郭家庙曾国墓地和贵州遵义新蒲播州杨氏土司墓的发掘领队方勤研究员(湖北考古所所长)、周必素研究员(贵州省考古所所长)都来到了金沙遗址博物馆,他们带来了“钟鼎相和 弦歌不辍———湖北枣阳郭家庙曾国墓地”和“风雨苍黄繁华暗歇———贵州遵义新蒲播州杨氏土司墓”两个主题讲座。讲座现场,两位考古专家与观众分享了考古发现的喜悦与研究成果,解答考古爱好者的疑惑。同时中国考古学会理事,中国考古学会公共考古专业指导委员会主任王仁湘研究员也亲临现场,对两位主讲人的讲演进行了精彩的点评。此外,6月13日至10月7日在金沙遗址博物馆遗迹馆展出的图片展,把四川境内一系列重要考古发现带出学者专家们的“象牙塔”,带入大众的视野,与公众一起去回望巴蜀大地五千年来的悠远历史。据主办方透露,“全国十大考古发现走进博物馆”系列活动还包括今年7月至9月分别在金沙举行的“霸国一梦三千年”“吉光片羽 南丝之源———成都老官山汉墓”“探索中前行———文物修复及考古实践分享”等系列与十大考古发现有关的专题讲座,不见于文献记载的西周霸国、2013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成都老官山汉墓、重大考古新发现的文物修复故事和考古实践成果都将为考古爱好者们带来一场“饕餮盛宴”。

玩转千年的古国

2007年5月,山西翼城县大河口,盗墓贼的光顾打破了村民们宁静的生活,却意外地引出了一项轰动业界的重大考古发现,神秘的“霸”国横空出世。数量惊人的随葬品、风格独特的葬俗、精美的漆木器、最早的漆木人俑、填补史记空白的青铜铭文、保存完好的原始瓷器……一系列前所未有的发现震撼了世人。从西周时期一直延续到春秋早期,却没有在史书中留下只言片语的霸国,在时隔三千年后,终于重新走进了人们的视野。《霸———迷失千年的古国!》专题展览,将于7月7日至10月7日在金沙遗址博物馆展出。展览期间还将结合暑期社教工作,开展《玩“霸”考古》等一系列考古探秘、互动体验活动,让孩子们在快乐中感知历史,在体验中“玩转”霸国。

金沙遗址博物馆青少年教育体验区当天迎来了100余名青少年儿童进行首次体验。孩子们先参观了金沙遗址博物馆第一展厅“远古家园”和第二展厅“王都剪影”,在讲解员的带领下了解古蜀先民生活的点点滴滴,再来到青教中心金沙部落区,学习古蜀先民制作陶器的方法,体验远古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