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神鸟文创月饼上新,给传统文化加点“仪式感”

发布时间:2020-09-10

       近年来,国内各大博物馆都会在中秋来临之际,推出文创月饼礼盒:故宫博物院的萌兔月饼,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唐朝纹饰月饼,南京博物院的华丽宫廷风月饼等......各有特色,独具匠心,可谓是集颜值、味道和文化于一身。前几日,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的全新月饼礼盒“月满金沙”惊艳亮相,一经推出便上了当日微博的同城“热搜”。

 

       日月同辉  一盒月饼集齐六大镇馆之宝

       据介绍,“月满金沙”月饼礼盒以太阳神鸟金饰、蛙形金箔、卷云纹金喇叭形器、金人面像、铜人形器和铜龙首等6件金沙最具特色的文物形象为设计元素,不但体现了浓浓的古蜀特色,更与中秋时节的节庆氛围相呼应。

       作为金沙遗址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太阳神鸟金饰最负盛名。直径12.53厘米的圆形金箔上,刻画有12道旋转的太阳光芒和四只首尾相连的三足金乌,是中国古代传说“金乌负日”的绝佳体现。因为深刻的文化含义与优美的造型,它被选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和成都城市形象标志的主体图案,人称“20克黄金里的宇宙”。而平时较为低调的蛙形金箔,其实是“太阳神鸟”的另一半,代表了古蜀人的月亮崇拜。金沙遗址共出土了8件蛙形金箔,其中两个几乎完好无损,从外形上看似蟾蜍或青蛙的变形。因蟾蜍总是在夜间出没,与月亮活动规律相似,因此古人将其与月亮相联系。在中国古代神话中,月亮因蟾蜍与兔子相斗,才形成了阴晴圆缺。《淮南子》中也有记载,“月中有蟾蜍”,又说嫦娥“托身于月,是为蟾蜍,而为月精”。可以说,蟾蜍与月亮、神鸟与太阳,二者相得益彰,将人们对日月的崇拜体现得淋漓尽致,也因这套“月满金沙”月饼礼盒延续至今。


       金沙遗址+金陵金箔 两大文化遗产强强联手

       本次月饼礼盒,不仅在造型上极具历史底蕴,在工艺上更是推陈出新。采用日式和果子制作工艺制成的桃山皮,通体乌黑,完全颠覆人们对月饼的传统认知。而黑色饼皮之上,则点缀着由金陵金箔锤制而成的文物造型。

       金沙遗址出土金器近300件,是同时期中国境内发现金器最多的遗址。厚度仅为0.02厘米的太阳神鸟金饰、0.05厘米的蛙形金箔等薄如蝉翼的精致文物,都体现了古蜀国高超的制金工艺。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南京金箔锻制技艺”,有2500多年的生产历史,素有“中华一绝”之称,常被用作装饰高端食品或建筑表面。相似的制金工艺促成了两大文化遗产的完美结合。此次金沙选用食品装饰级金陵金箔,以极佳的还原度“复刻”金沙镇馆之宝,除了“颜值”出众,还另有一份巧思。博物馆工作人员演示,消费者可以用小镊子将饼皮上的文物形象金箔轻轻揭下,小心粘贴在随月饼附赠的探秘金沙珍藏卡上,从而亲手制作一份可以永久保存的“文物档案”。

       博物馆文创到底如何才能“扯眼球”?给传统文化加点“仪式感”,让现代人以古人之心,赏今时之月,或许是另辟蹊径的好方法。据悉,限量发售600份的“月满金沙”礼盒已经预售过半,想给今年中秋留下一份金色记忆的朋友可要抓紧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