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6-10
珍惜定格的历史 爱护不朽的文明
2015年6月13日,“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走进博物馆”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在金沙遗址博物馆举行,以此为开端,金沙遗址博物馆将举行一系列文化遗产日主题活动,与全民共享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成果。
倾听历史的跫音
目前,随着文化遗产相关主题的电视节目逐日增多、媒体聚焦考古发掘,公众考古学的兴起,每年的重大考古发现越来越受到社会广泛的关注。由国家文物局主办,中国文物报社、中国考古学会承办的一年一度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在经历25年的历程后,已经成为文博考古界的著名品牌,堪称考古界的“奥斯卡”。这些新发现充分展现了中国历史文化的源远流长与丰富内涵,以及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进步所作出的巨大贡献,极大激发了各族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与文物保护意识,并且在国际上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2015年6月13日是我国的第十个文化遗产日,今年文化遗产日的主题是“保护成果,全民共享”。为此,金沙遗址博物馆特别携手《中国文物报》,在国家文物局的指导下,联合举办“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走进博物馆”系列活动:包括“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走进博物馆”系列活动启动仪式、“钟鼎相和 弦歌不辍——湖北枣阳郭家庙曾国墓地”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系列讲座、《四川历年全国十大新考古发现回溯》图片展、《霸——迷失千年的古国!》专题展览等内容。
6月13日下午,2014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湖北枣阳郭家庙曾国墓地和贵州遵义新蒲播州杨氏土司墓的发掘领队方勤研究员(湖北考古所所长)、周必素研究员(贵州省考古所所长)都来到了金沙,他们带来了“钟鼎相和 弦歌不辍——湖北枣阳郭家庙曾国墓地”和“风雨苍黄繁华暗歇——贵州遵义新蒲播州杨氏土司墓”两个主题讲座。讲座现场,两位考古专家与观众分享了考古发现的喜悦与研究成果,解答考古爱好者的疑惑。同时中国考古学会理事,中国考古学会公共考古专业指导委员会主任王仁湘研究员也亲临现场,对两位主讲人的讲演进行精彩的点评。
除了文化遗产日当天的两个主题讲座,据主办方透露,“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走进博物馆”系列活动还包括今年7至9月分别在金沙举行的“霸国一梦三千年”、“吉光片羽 南丝之源——成都老官山汉墓”、“探索中前行——文物修复及考古实践分享”等系列与十大考古新发现有关的专题讲座,不见于文献记载的西周霸国、2013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成都老官山汉墓、重大考古新发现的文物修复故事和考古实践成果都将为考古爱好者们带来一场视听的“饕餮盛宴”。
此外,6月13日至10月7日在金沙遗址博物馆遗迹馆展出的图片展,把四川境内一系列重要考古发现带出学者专家们的“象牙塔”,带入大众的视野,与公众一起去回望巴蜀大地五千年来的悠远历史。
珍藏时间的记忆
在十大考古新发现走进博物馆的启动仪式上,中国古文字专家杨升南先生向金沙遗址博物馆捐赠了他长期珍藏的书籍。这些藏书共7000余册,包括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资料,历史文献、研究文集以及各类工具书、丛书等。其中不乏珍贵图书,如《甲骨文合集》全套(中华书局1978年版)、《甲骨文合集释文》(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中华书局、语文出版社1992年版)、《中文大辞典》(中华文化研究所1968年版)、《四部精要》(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等。
更为珍贵的是,杨先生也将积累多年的百余份手稿全部捐出,这些手稿以商周历史、古文字以及历史地理等学科资料为主,字里行间蕴藏着杨先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在众多从事甲骨学研究的学者中,杨先生多年来潜心研究中国先秦史、古文字、甲骨学,打开了观察3000年前黄河流域人们生活的窗户。捐赠给金沙的这些藏书和手稿,凝聚了他多年的研究心血,是年轻学者通向学术研究道路的重要研习资料。
霸国疑踪 揭开失落古国的千年谜题
此外,作为2010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霸——迷失千年的古国!》专题展览,将于7月7日至10月7日在金沙遗址博物馆展出。
2007年5月,山西翼城县大河口,盗墓贼的光顾打破了村民们宁静的生活,却意外地引出了一项轰动业界的重大考古发现,神秘的“霸”国横空出世。数量惊人的随葬品、风格独特的葬俗、精美的漆木器、最早的漆木人俑、填补史记空白的青铜铭文、保存完好的原始瓷器……一系列前所未有的发现震撼了世人。从西周时期一直延续到春秋早期,却没有在史书中留下只言片语的霸国,在时隔三千年后,终于重新走进了人们的视野。
展览包括“神秘大墓的主人是谁?”、“霸国是个怎样的国家?”、“霸国的宴饮与时尚”、“霸国的祭祀与丧葬”四个部分,讲述西周霸国精彩的考古故事、探索它的兴盛与衰亡。开展当天,还将举行“霸国一梦三千年”考古专题讲座,将不见于文献记载的霸国历史娓娓道出。此外,展览期间还将结合暑期社教工作,开展《玩“霸”考古》等一系列考古探秘、互动体验活动,让孩子们在快乐中感知历史,在体验中“玩转”霸国。
探索孩子们的古蜀“迷城”
时值全国第十个文化遗产日,金沙遗址博物馆青少年教育体验区也在这天正式开放,迎来了100余名青少年儿童进行首次体验。主办方告诉记者,青教区共设置了五个教育功能区:阅览室、手工制作室、多媒体室、金沙部落区以及模拟考古区,将定期进行丰富多彩的社教活动。通过它独有的场馆设置和丰富的特色体验活动,青少年能够在寓教于乐中更为直观地了解成都历史文化、增强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提高对考古发掘的兴趣。
记者在现场看到,模拟考古区内,四川大学明远考古文物社的学生正带着一群小“考古队员”们进行模拟考古,使用手铲、毛刷、竹签等专业考古工具在探方中进行清理,实地体验考古发掘的艰辛与乐趣。“遗迹”、“遗物”出土的瞬间,孩子们都欣喜不已。而在金沙部落区的孩子们,则是先参观了金沙遗址博物馆第一展厅“远古家园”和第二展厅“王都剪影”,在讲解员的带领下了解古蜀先民生活的点点滴滴,再来到青教中心金沙部落区,学习古蜀先民制作陶器的方法,体验远古生活。一旁的手工制作室里,则聚集着一群正在制作太阳神鸟刮画的孩子们。在玩乐中学习之余,孩子们还可以到阅览室和多媒体室浏览文化遗产、古蜀文明相关的资料,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
据悉,除了定期推出青少年教育体验区丰富多彩的社教活动,金沙遗址博物馆社教活动品牌“金沙智慧堂”也设有其他系列主题社教活动,如6月正在进行中的“玩转博物馆”活动,每周定期举行,趣味答题卡、金沙文物刮画、简单有趣的知识讲座,还有金沙讲解员们自导自演的儿童剧《金沙王国之太阳神鸟金箔》,吸引了许多小朋友和家长们参加,用快乐的形式分享文化遗产的知识。
正如今年文化遗产日的主题“保护成果,全民共享”,金沙遗址博物馆用一系列老少咸宜、雅俗共赏的文化遗产日主题活动,将考古发现的成果分享出去,无论是专家学者,还是普通观众,抑或是稚龄童子,都能了解和爱护文化遗产。
知识链接:
湖北枣阳郭家庙曾国墓地:春秋早期曾国国君墓地,总面积达120万平方米以上,目前共发掘清理曾伯陭墓等墓葬29座,出土大量青铜器、玉器、陶器、漆木器等。出土的编钟架和我国最早的瑟等大型乐舞遗存,填补了西周至战国早期500年间大型乐舞发展史空白,进一步证明曾国是周代礼乐文明的正统代表。考古界专家认为,郭家庙曾国墓地的文物发现,改写了冶金、书写材料等多个领域的考古史,并填补了春秋早期曾国历史的缺环,对建立曾国考古序列以及研究周代诸侯国制度都有重大意义。
贵州遵义新蒲播州杨氏土司墓:杨氏土司对播州(置于唐贞观十三年)的统治历经唐宋元明四个朝代、延续了725年。考古发掘出的3座杨氏土司墓葬,使经过考古发掘确认的杨氏土司墓葬增至9座,丰富和完善了播州杨氏土司墓葬的序列,且墓主跨越了杨氏统领播州、受封播州土司和即将覆灭的主要时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杨氏从宋代封建领主到元明土司的演变过程,对贵州乃至整个西南地区土司制度及其文化特性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新蒲村杨氏墓群中的杨价夫妇合葬墓,是播州杨氏目前唯一的土坑木椁墓是业已发掘的杨氏诸墓中唯一未经盗扰的墓葬。出土成套精美金银器80余件,堪称同期同类器中之精品,是深入认识南宋时期的丧葬礼仪和宋代金银器制作工艺、艺术及交流的重要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