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2021年度工作年报
发布时间:2022-01-31
2021年恰逢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金沙遗址发现20周年,我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和市委十三届八次全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在上级部门的领导下,全体干部职工共同努力,相互协作,在积极开展好防疫工作的同时,截至11月底累计接待观众100万人次,免票观众61.3万人次,较好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一、丰富公共文化服务形式,激发博物馆创新活力
(一)提升博物馆展陈质量,加强对藏品价值的挖掘阐发。
举办系列特色展览8个。在做好基本陈列的日常维护和展陈优化的同时,原创举办了《七宝玲珑——来自喜马拉雅的艺术珍品》《中国博物馆美术馆海报设计三年展(2019-2021)》《回望长安——陕西唐代文物精华展》《发现金沙—考古遗址体验展》等系列特色展览8个。其中《七宝玲珑》入选文化和旅游部“2021年度内地与港澳文化和旅游交流重点项目”;《回望长安》作为“区域文明”系列临展,在中博热搜榜十大热搜展览排名第三;《海报设计展》是文博领域首个博物馆、美术馆海报设计成果展,对于全国博物馆、美术馆的视觉文化和品牌传播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发现金沙》结合数字影片、复原展示等多元数字化展示手段,向公众展示了金沙遗址发现至今20余年的发掘、保护历程及考古研究成果,讲述了祭祀区背后的故事。《天下大足——大足石刻的发现与传承》特展荣获2020年度四川省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
推动“古蜀文明走出去”输出展览4个。输出《古蜀之光:三星堆·金沙遗址出土文物大展》《长江万里青——长江流域青铜器精品展》等展览4个。与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共同打造的巡展自6月起分别在上海奉贤区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展出,截止11月底已吸引了近30万观众,100余家媒体进行了报道,线上形式的宣传累计播放量已经超过300万,网络平台的在线直播累积观看人数超过13万次,进一步提升了古蜀文明的知名度。
(二)充分整合数字资源,推进智慧博物馆建设。
优化升级“智慧金沙”体系和全流程讲解服务体系。2021年,我馆以“智慧金沙”优化提升为核心,以现有文物数字资源为基础,持续升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专项—古蜀文明数字化传播与服务项目,优化整合综合信息管理平台系统功能,实现智慧金沙体系的统一管理及数据交互共享。完成成都市公共文化服务专项—金沙遗址博物馆国际品牌传播与智慧化公众服务项目,升级建设覆盖观众参观前—参观中—参观后的全流程讲解服务体系。
数字科技推动智慧博物馆建设。与360合作参与“跟着屏保游中国”项目,以我馆精品数字资源输出的形式向公众宣传金沙文化及“回望长安”特展;应用遗迹馆考古时空门的形式与内容,作为2021年成都新经济“双千”发布会产业功能区多维消费场景专场的代表性案例成功落地宽窄巷子。持续做好展览数据采集与线上展示,完成博物馆线上精品导览系统制作并上线,引进e导览定位讲解设备及管理系统,与现有免费线上导览互为补充,最大限度地提供疫情期间的无接触讲解服务;配套建设官方网站专题展览页面4个,新增特展微信语音导览3个,360°全景导览4个,制作主题短视频4个,推出《如果长安是一首诗》线上展,同步在官方网站及云观展平台展示。2021年,我馆微信语音导览使用人次共计118515人次,自助导览服务驿站使用人次共计20684人次,云观展平台访问量347319人次,不断提升线上展览互动性,进一步拓宽了金沙文化的传播途径,同时,金沙智慧化系统被初步遴选为中国大百科全书博物馆信息学卷额示范案例。
(三)探索创新社教活动,丰富博物馆教育课程体系,不断提升志愿服务水平。
截至2021年11月底,积极开展“蓉港携手·云游金沙”“金沙云课堂”“玩转金沙”“金沙文化进校园”“金沙小小讲解员”等社教课程和“古蜀寻踪”等研学实践活动324场,创编《小金课堂》《志在金沙》《寻秘古蜀金沙》等学习资料3类,持续为广大青少年儿童提供优质教育服务,使青少年在课堂之外浸润中华优秀历史文化,充分发挥了我馆作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省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社会教育功能。其中作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接待青少年免费参观团队61批次共10861人次。馆内现有志愿者共计62名,分为讲解组、翻译组、服务组、视觉组、外宣组,累计志愿服务时长3709小时,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2021年,我馆被评为“川港澳台青少年交流基地——文化体验基地”;《金沙宝藏》荣选为“2020年度四川省博物馆十佳文博科普读物”。
(四)不断优化讲解服务体系和管理模式,提升讲解接待服务能力。
圆满完成各类接待任务。截至11月底,我馆累计完成各类讲解接待任务8765批次,其中圆满完成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张又侠,全国政协副主席卢展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待任务和新西兰驻华大使、巴基斯坦领事馆驻成都总领事等重要涉外接待,以及中央文明办组织的2021年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第二期培训班接待任务。
开展“云游金沙”线上讲解活动。在疫情常态化情况下,为满足全国人民宅家也能畅游博物馆的意愿,我馆开展了“云游金沙”线上讲解活动,每周在微博、抖音官方等平台开展两场的直播;策划录制《金沙遗址考古发掘20周年—考古小知识》系列,抖音平台播放量近10万;国际博物馆日,讲解员通过喜马拉雅《博物馆奇妙之旅——金沙遗址博物馆直播活动》,在线观看人数近35万人,广获好评。为游客提供公益讲解300余场,我馆策划实施的《城市文化传播者—从金沙出发》讲解服务项目从全国5000多座博物馆共数百件案例中脱颖而出,最终荣获2021年度全国“十佳文博社教案例”。
二、提高藏品保护、管理和利用水平,积极推动古蜀国申遗,推进博物馆专业化发展
(一)提升学术研究水平。
承担课题(项目)研究19项,其中国家级课题(项目)6项。发表论文26篇,其中5篇待刊。编辑出版《JinshaSiteMuseum》《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年鉴·2019》《寻秘古蜀金沙》3部图书。做好《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年鉴·2020》《策东策西——金沙遗址博物馆临时展览解析》《说古蜀,话世界——金沙遗址博物馆微信文章选集(2017-2021)》《回望长安——陕西唐代文物精华展》《金沙玉工II——金沙遗址出土玉石琮研究》5部图书的出版工作,计划于2022年4月前完成出版。
举办学术讲座、“金沙学术沙龙”系列讲座6场;举办“中国考古百年”系列活动之“纪念金沙遗址发现20周年国际学术会议”,会议紧密围绕古蜀文明、金沙与三星堆的重大发现与最新研究成果展开了多角度、多领域的研究与探讨,进一步开拓了探索古蜀文明的新的研究路径与思路。此外,我馆作为四川省博物馆学会陈列展览专业委员会主任单位,于2021年12月13-15日在绵阳市举办“四川省博物馆学会陈列展览专业委员会2021年年会”,进一步促进陈列展览的交流合作,有力推动博物馆高质量发展。
先后与敦煌研究院、上海市奉贤区博物馆、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等机构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未来合作双方将在学术研究、博物馆运营管理、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牵头完成四川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申报工作,牵头负责2020年度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运行评估填报工作,牵头负责《东华门遗址展陈研究报告》项目的投标与实施工作并顺利结项。“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旅游案例”入选“2021全国文化遗产旅游百强案例”并进入“全国十佳文化遗产旅游案例”终评名单。金沙遗址入选“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和考古遗址保护展示优秀项目,是四川省唯一一家同时入选两项殊荣的文博单位。
(二)加强藏品保护和管理,筑牢文物安全底线。
完善制度建设,完成藏品盘点工作,推进藏品数字化、信息化和标准化工作。修订了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库房管理制度》《文物库房安全守则》《藏品安全操作规范》,制定了《展厅及文物库房防汛工作预案》《接受社会捐赠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确保了藏品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专业化、科学化。
编制完成《金沙遗址(祭祀区核心保护区)本体保护前期勘察工程方案》并申请专项经费,根据国家文物局的立项批复完成《金沙遗址祭祀区核心保护区保护性设施提升改造方案》,为遗迹馆的提升改造做好前期准备。
完成“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第二期项目”。对文物库房、展厅等馆藏文物的保存环境进行提升改造,进一步加强了文物的预防性保护。同时探索共赢互利合作模式,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文博单位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玉石器检测、同位素分析、展览推广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
(三)开展创新文创服务,满足观众精神文化需求。
重磅推出六大新春特色展览。春节期间,我馆以“金沙遗址发现20周年”为主题,重磅推出《七宝玲珑:来自喜马拉雅的艺术珍品展》《走进金沙—出土文物珍品展》《金沙秘境—生态复原花卉展》《点亮金沙—彩灯光影艺术展》《发现金沙—考古遗址体验展》《重生·绽放—金沙遗址发现20周年纪念展》六大特色展览,通过古蜀文明和喜马拉雅文化精品文物、主题灯会、特色花艺、文创展销等丰富多彩的内容组合,以文物、图片、灯艺、光雕、花雕等艺术表现形式有机串联,把古蜀文明与中国传统春节的喜庆祥和气氛相融合,为广大市民带来了新春文化的新体验和新观感,游客接待量15.1万余人次,得到公众的广泛认可和社会的一致赞许。
在深挖古蜀金沙文化内涵和研究消费者文化消费趋势和需求的基础上,通过创新创意持续在产品品类、品质上推出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的文创产品。本年度新开发文创产品512个品类,在支付宝蚂蚁链粉丝粒平台上推出的金沙数字文创产品。“金沙星月”月饼更是被中央电视台,四川电视台、人民日报、成都商报、各大自媒体等央及和地方媒体报道。同时,持续推进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利用,为提高博物馆IP知名度和形成具有影响力的文化创意品牌夯实基础。
三、打造金沙宣传品牌,助力古蜀文明的多元化传播
(一)积极策划执行金沙遗址发现20周年暨太阳神鸟宣传推广项目。2021年,根据市委宣传部下发的《关于宣传金沙文化做好城市营销的宣传策划方案》文件要求,我馆以“太阳神鸟三千载,金沙惊世二十载”为主题,策划执行金沙遗址发现20周年暨太阳神鸟宣传推广项目,并配合举办第31届世界大运会火炬发布仪式,联合成都航空发起“金沙号”飞机喷涂方案征集。
(二)拓展金沙文化宣传推广渠道。年度媒体报道共计1800余篇。其中,央级媒体报道34篇、境外或外语报道29篇;省市级媒体报道172篇;网站报道500余次;新媒体报道1082篇:其中微信公众号360篇,手机客户端722篇。积极利用自媒体账号,开展与受众的直接沟通。共发布微信121条,头条总阅读量480771,平均阅读量1.2万/条。两个微博年度主话题#金沙遗址发现20周年#和#发现太阳神鸟#阅读量分别超过2500万与1200万。根据第三方统计数据,截止11月底,金沙官方微博上榜全国文化政务微博影响力月榜TOP20四次,入选2021年第一季度全国十大博物馆微博;在中国文物交流中心指导发布的“中博热搜榜”中,入选第1、2、3季度热搜百强博物馆,其中两次位于前二十。全年在抖音发布视频59条,播放总量超过206万。开展网络直播50场,实现观看量750万。此外,我馆还充分利用小红书、抖音等平台,开展口碑营销。全年定向组织历史科普类、亲子旅游类和时尚游玩类KOL博主共计56人,在馆方的辅导下开展内容创作。通过流量工具、落地活动辅助等方式,获得观众视角打卡视频和图文1000余条,相关话题曝光量超过905万,点赞量约22万。同时,我馆配合拍摄央视专题栏目《考古中国》《国家记忆》等,即将播出。
四、加强博物馆内部管理
(一)认真落实党建各项工作。坚持以组织建设为统领,着力做好党员规范管理工作,实现党员日常管理规范化。完成党费收缴工作。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努力提高“三会一课”质量,截至11月26日,今年已组织固定党日活动11次,支委会8次,专题学习会2次,党员大会4次。
(二)积极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及时传达中央、全省、全市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精神和要求,制定方案,成立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并于4月9日号召开主题教育动员部署会。截至目前,先后组织专题学习8次,开展讲党课活动6次。组织党员职工前往郫都区战旗村、大邑建川博物馆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实践活动。在建党百年之际开展一系列社教活动,为青少年带去寓教于乐、生动有趣的体验活动。8月19日、20日,各支部分别组织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实现党总支委员之间、党总支委员和党员之间、党员与党员之间交心谈心,共收取谈心谈话记录表40余份。
(三)狠抓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按照党总支要求制定《2021年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要点》。组织学习正反面典型案例,提高党员拒腐防变能力,截至目前,共召开党风廉政建设相关学习活动3次。
(四)完善博物馆体制机制、夯实博物馆人才基础。继续深化事业单位改革,推进以理事会为主要形式的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工作,按要求制定《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岗位设置管理方案》。完成职工社保薪级调整、年度职称申报、人才培养、统战方面等工作和三星级工会申报工作。通过公招新进4人,完成9名专业技术人员、3名管理人员的岗位聘任和等级晋升。严格贯彻落实“三重一大”等议事决策机制,截至目前共召开馆务会议16次,专题会议42次。
(五)全力以赴做好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全年组织召开疫情防控会议16次,认真贯彻落实上级防疫工作要求,及时成立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强化防控责任;密切关注疫情发展动态,制定防疫措施,准备充足防疫物资;加大游客排查力度,优化票务预约系统,在省内文博系统率先实现了健康码、场所码和购票码三码合一,方便了游客购票和验票进馆;加强对公共场所、设备设施、游览重点区域等无死角式消、杀毒工作。同时,建立员工健康监测、报告制度和离蓉审批制度。自8月起开始实施全馆全员全覆盖核酸检测工作,对馆内所有人员进行每周抽检,抽检比例不低于全馆工作人员总数的20%,每月抽检比例达到100%,已完成核酸检测2219人次,结果均为阴性;扎实推进新冠疫苗接种工作,截止目前,全馆新冠疫苗接种率达97.6%,新冠疫苗加强针接种率达25.42%。
(六)夯实基础设施建设,积极营造文明城市创建氛围。完成惠民文化活动照明系统节能提升,文化惠民活态展示提升,惠民文化活动木栈道及平台改造,南门接待室、陈列馆一楼北侧卫生间、东门接待室的改造,低压电力服务保障,配电设备维修工程,喷灌管道改造,银杏、桢楠、桫椤、珙桐、红枫等特色植物栽植,草坪日常养护等项目,进一步改善我馆服务品质,提升对外展示形象。同时结合我馆现有遗址生态文化环境,设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文明宣传标语的景观小品及文明提示牌,开设道德模范事迹专题展览,严格按照2021年全国文明城市年度测评任务清单中的测评内容及标准,深入开展文明城市创建各项工作。
(七)加强安全保卫。我馆与驻地辖区街道办事处签订“二O二一年度综治工作目标责任书”,与馆内各部门、公司继续签订“二O二一年度安全责任书”。针对重大活动的特点和举办的重要性,修订《2021春节惠民活动安全保卫预案》《2021春节惠民活动安全消防预案》等。完成外包保安公司的政府公开招标工作和新公司与前保安公司的工作移交、人员换防工作。同时,针对安全工作实际,组织馆内各部门职工和保卫人员参与消防培训5次、消防实战演练5次,防汛演练2次,防恐处突演练2次。
(八)持续强化内控管理,提升财务、资产管理水平。作为市局试点单位,以内控信息化平台为基础,深入推进财务核算体系标准化建设工作,持续做好我馆资产、账务审核、项目绩效、资产审计、税务外联工作管理。按照财政及上级主管部门要求,做好年度预决算编制、执行工作,配合做好年度及专项审计工作。同时,做好资产登记、出入库、盘点、处置等资产规范化管理、物资库房管理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