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遗址里上一堂跨学科课,这个遗产日好有意义

发布时间:2024-06-07

       2024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来临之际,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联合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以“‘玉’见金沙,炫彩摄人”为主题,于6月7日上午在金沙遗址博物馆遗迹馆举办了2024中国文化遗产日主题活动——“我来金沙讲堂课”。

       走进遗迹馆,闪亮的LED屏,整齐的桌椅,让大家瞬间仿佛进入了一个巨大的“教室”。面前是老师的讲台,脚下却是三千年前的古蜀遗迹,时空交错的感觉扑面而来。除了延续往年在考古遗址原址上设立课堂的特色,今年的“我来金沙讲堂课”全新尝试将历史、美术、地理三门学科进行融合教学,以“‘玉’见金沙,炫彩摄人”为主题,由历史学科黄雯老师(成都市双流区立格实验学校)、美术学科张松老师(成都市温江区光华实验中学)、地理学科林滢老师(成都市树德实验中学)带领双流区立格实验学校初一的40名学生进行跨学科学习。

       此次的跨学科学习活动,前期由三位老师带着同学们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项目式学习,通过现场参观、游客调查、方案研讨等各种方式,深度了解金沙的玉文化,最终以同学们自行设计的文创作品为载体,进行了成果汇报。

       在今天的活动现场,现场的学生分成了四个小组,分别展示了他们根据金沙出土文物设计的文创产品,并用图文或者现场演出的形式解释了自己的灵感来源,带领大家赏玉之美,探玉之源。这些文创产品有以十节玉琮为灵感的手机壳,有以玉面神人像为基础图案设计的帆布包,有精致的手绘风兽面纹玉钺渔夫帽,还有可爱的大金面具T恤。当学生们穿着“兽皮”,载歌载舞,模仿古蜀人用象牙祭祀的场景时,现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很有趣,很有实践精神!”现场一位观众感慨。最后,学生们将他们自己的设计穿搭在身上,在充满节奏感的背景音乐中,在遗址的栈道上进行了“走秀”表演,仿佛从远古走进了现代。强烈的仪式感让同学们亲身体验到了文化传承的魅力,也吸引了不少正在遗迹馆参观的游客。大家都对学生们展示的文创作品赞不绝口,纷纷拍照记录,并与学生们互动交流。

       本次活动还由现场观众投票选出了最受欢迎的文创产品,并由来自四川大学、金沙遗址博物馆的教授和专家进行点评,共同为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馆长朱章义表示,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根脉,是我们民族的精神符号,是代代相传的宝贵财富。博物馆与教育界的合作,不仅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华文明、古蜀文化,还能通过多学科知识的运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有效发挥博物馆的教育职能。

       “我来金沙讲堂课”是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联合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共同打造的品牌教育项目,以“讲形赋魂·创新金沙”为主题,研发出一系列以“金沙文化”为核心内容的教学课程,并将学校课堂“搬”进博物馆,开创国内首个在考古遗址上呈现的教学课堂。项目自2021年启动以来,得到全市260余所学校、700余名教研老师、3000余名学生的支持和参与,共计研发课程61个,实现线上直播观看量80余万人次,获得良好的关注度和社会影响力,并荣获了第二届全国文博社教优秀案例和首届文化遗产研学优秀案例,被视为有效整合教育资源、创新教育思路的创新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