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2023年度工作年报

发布时间:2024-01-08

       2023年,我馆在市文广旅局的领导下,全体干部职工紧密合作,共同努力,围绕局党组中心工作,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全年接待观众220万人次,完成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宣传部部长李书磊,中共二十届中央委员、国务委员、国务院党组成员谌贻琴,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副主任郭金龙,国家安全部部长陈一新等重要接待任务。精心筹备大运会文化交流活动工作,圆满完成大运会各项接待任务;完成缅甸副总理吴温欣、金熊猫国际电影节、第81届世界科幻大会等外事接待115批次。做好安全保障工作,全年无安全事故发生。

       一、坚持从严管、从实抓,组织建设不断加强

       一是紧紧围绕“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开展理论学习16次,专题研讨及党课9次,并将成果转化为推动古蜀金沙文化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二是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组织召开固定党日、支委会、全体党员大会等34次,推动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三是做好调查研究工作,共收集7份调查研究方案,5份调查研究报告。四是会前集体学习“规纪法”共计14次,将普规普纪融入日常管理。

       二、坚持重筹备、抓重点,申遗工作有序推进

       对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世界文化遗产申报标准,我馆多次召开申遗工作专题会议集中研究,并组织国内申遗文本编制、文物保护、建筑设计、展览展陈、园林设计等方面专家对金沙遗址保护、研究、展示利用及博物馆现状进行了初步评估、分析和研究,形成了“申遗综合提升项目”,并完成了初步的估算编制。同时完成《金沙遗址保护规划》的初步编制和前期学术资料的收集整理,并交送文本编制单位。

       三、坚持扩开放、促合作,对外交流多点开花

       一是举办原创展览“珍·藏——英国V&A博物馆馆藏吉尔伯特精品展”,入选中博热搜榜“十大热搜展览”、“全国100个博物馆热门展览”推荐名单。二是积极策划对外交流展览,其中在香港举办的“金沙之光——古蜀文明展”和“凝视三星堆——四川考古新发现”是深化落实川港文化合作交流的重要见证,社会反响强烈;“万物有灵·三星堆和金沙古蜀文明数字艺术展全球巡展”在法国巴黎中国文化中心顺利展出。三是营造浓厚的国际学术交流合作氛围,举办的“中国西南地区青铜文明学术研讨会”得到多名国外学者的关注,并协办四川—意大利文物保护修复技术交流会。

       围绕“5+1”金沙特色展示体系,全年展览策划更加注重有规划、成体系,完成展览18个。其中原创展5个,“吉金万里——中国西南地区青铜文明展”先后入选中博热搜榜十大热搜展览以及全国100个博物馆热门展览推荐名单,并成为大运会的重点展览活动之一,国内外观众突破110万人次;输出展13个,多渠道、多角度展示古蜀文明的区域文化特色。

       四、坚持深挖掘、谋创新,产业发展日益增进

       一是持续挖掘金沙文化内涵,“2023成都金沙太阳节”共接待观众41.2万人,全年研发和上市文创新品667件。二是积极推进跨界合作及IP授权,与《王者荣耀》等品牌开展营销合作。三是参与国际国内展览会22个,进一步提升金沙知名度。四是与成都市广播电视台联合出品影视音乐剧《金沙》,并在央视及全网其它平台上线播出。

       五、坚持高质量、育品牌,公众服务稳步提升

       一是完成国家级专项“古蜀文明数字化传播与服务二期项目”;推出“策展大师”、“考古时空门”等互动项目,其中“考古时空门”荣获四川数字文旅优秀案例。二是持续为公众提供优质教育服务,不断夯实“小金课堂”等品牌教育项目,其中“我来金沙讲堂课”荣获第二届全国文博社教优秀案例;“飞进社区的太阳神鸟”荣获2022年全国博物馆志愿服务典型案例。三是开创“公众考古”系列学术科普活动品牌,举办讲座共计21场,线上观众达到140余万人次,获得业内业外的一致好评。

       六、坚持高标准、促发展,研究水平逐渐增强

       一是持续推进学术研究工作。共承担课题(项目)研究12项,其中国家级2项、省部级9项、横向合作1项、自主1项;推进2023年度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建设;与市考古院共同编撰的《金沙遗址祭祀区发掘报告》荣获“2022年度全国文化遗产十佳图书”。二是积极拓展对外合作。与四川大学、上海博物馆等9所机构开展合作,馆际协作研究水平不断加强。

       七、坚持稳基础、精投入,文物保护更趋科学

       一是形成“科学管理+全面监测”的土遗址保护研究模式,完善《金沙遗址祭祀区核心保护区勘察设计方案》;完成国家级项目“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第二期”和“馆藏青铜器保护修复项目”终期验收。二是积极推进文物科研工作,被认定为首批四川省区域文物保护中心;作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多场耦合下土遗址劣化过程与保护技术研究项目”的示范基地并完成验收。

       八、坚持拓影响、广传播,宣传营销更加亮眼

       一是打造优质自媒体。官方微信粉丝增长量超30万,总阅读量达120.6万次;官方微博话题新增阅读量超4000万,入选“2023年第三季度全国政务微博优秀案例”。二是实现破圈传播。全年各类媒体报道2600余条,其中央级50条,外文185条;执行各类直播70余次,观看量2320余万,创文博行业历史新高。三是丰富阐释形式。制作拍摄“走进中国西南青铜文明”、“什么兵器最能代表成都”等双语视频,在国内外新闻媒体、社交媒体平台发布,取得良好反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