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关于2024年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25-03-11
2024年,我馆在市文广旅局的领导下,全体干部职工紧密合作,共同努力,围绕局党组中心工作,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2024年我馆接待观众188.68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6383.95万元,文创销售产值2620.52万元,取得“年度人气推介单位”特色主题推荐奖、全国考古遗址保护展示十佳案例等41个奖项,圆满完成刘鹤、王勇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视察任务,全年无安全事故发生。具体工作如下:
(一)强化健全组织建设
一是博物馆严格落实“第一议题”“三会一课”等制度,实现理论学习多形式全覆盖,组织召开固定党日、支委会、全体党员大会等39次,讲党课2次,开展主题党日活动10次。二是深入开展“以案促改”专项整治工作,并将警示教育贯穿“以案促改”工作全过程,组织警示教育10次,普规普纪教育5次。三是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共9次,切实增强全体党员干部职工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四是健全完善制度防线,修订完善现有内控制度和各项管理制度10个。
(二)牢固构筑安全防线
一是完善修订安全预案,加强应急演练,开展安全检查,落实安全整改要求,未发生重大安全事故。二是稳步推进安防升级改造项目,将构建智能化、网络化的综合安防体系。三是扎实开展防汛工作,成立应急小组和处置分队,确保文物安全度汛。四是坚持组织培训,强化全馆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博物馆全年无上访和维稳突发事件。
(三)稳步推进联合申遗
在省、市申遗专班的指导下,认真落实《推进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任务清单(2024—2028年》中的各项任务。完成申遗预评估文本的编制及报审工作,其中预评估文本已于9月经中央主要领导人签批后送达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组织或配合举办多个申遗咨询工作会,为联合申遗奠定学术基础;参与筹备并协办“亚洲地区世界遗产预评估培训班”。同时,持续推进金沙遗址申遗综合提升项目,并完成申遗改造提升项目概念策划、展陈大纲、申遗基础资料测绘服务等前期项目。
(四)精心筹备展览工作
全年完成展览共18个。包括原创展6个,其中“印加——秘鲁安第斯文明特展”在中博热搜榜十大热搜展览推介第52期中名列前茅,并入围全国博物馆100个热门展览推荐名单,线上线下辐射观众2100余万;“龙行中华——龙年生肖文化大联展”荣获由中国文物报社颁发的公众服务创新项目最佳项目;“锦绣西域 万里同风——新疆丝路文化特展”入选2024年度“博物馆里读中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推介项目名单。输出展12个,参观总人数近400万人次,其中,“玉神——石家河文化玉器特展”入选2024年度“博物馆里读中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凝视三星堆——四川考古新发现”荣获2023年度四川省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国际及港澳台合作奖。
(五)积极探索文旅融合
一是 “金沙太阳节”入选2023全国文化遗产旅游案例30强,2024年太阳节共接待观众38.75万人,门票收入1003.85万元,较2023年太阳节增长14.14 %。二是研发上市文创新品420件,参加国际国内文化文创展览17个,销售产品总数量达68.03万件,进一步提升金沙知名度、美誉度。三是创新推出省内首个博物馆情景式导览演出秀“夜游金沙·穿越古蜀”,吸引众多公众关注参与并三次被央视报道,成功打造了多散点、强体验的文旅消费新场景和新模式。四是与腾讯合作跨界项目《王者荣耀“海月—金乌负日”》,一周内网络传播量破亿,点赞逾600万次,并入选国家文物局和中央网信办联合评选的全国2024年度中华文物新媒体传播精品推介百强项目。
(六)细致落实公众服务
一是丰富观众参观体验,配合特展增加语音导览和VR全景导览,推出AR眼镜导览和“西域探行记”线上配套数字展。二是实现博物馆教育跨界融合的发展模式,人民日报刊登金沙遗址博物馆社教工作专文《跨学科、跨领域、跨区域融合发展》。三是不断夯实品牌教育项目,“我来金沙讲堂课”荣获全国文化遗产研学优秀案例并入选2024年四川省研学旅游推进活动典型案例推介;“古蜀寻踪”荣获全国文化遗产研学十佳线路。四是持续开展志愿者公益讲解及特色讲解服务,进行讲解系统智慧化建设,完善服务体系惠及70万人次。同时不断提升讲解服务水平,申报2个案例入围“2024年文化遗产讲解宣传展示活动终选案例名单”。五是组织实施“公众考古”系列学术科普讲座7场,探索建立专业化知识社会化传播新途径。
(七)深入开展学术研究
一是承担、参与课题(项目)研究17项,主要包括《金沙智慧园区及金沙遗址中心区域监测预警项目》《四川广汉联合村遗址考古发掘资料整理与研究》等2项国家级课题(项目),《潮湿环境土遗址水盐侵蚀劣化动态保护关键技术及应用示范研究》等12项省部级课题(项目)。二是持续开展2024年度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建设工作,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的创新发展。三是推进《金沙遗址发现2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吉金万里——中国西南地区青铜文明展》等8部图书的内容编辑和出版工作,进一步丰富学术成果,促进文化交流与传播。
(八)有序推进文物保护
一是整理出土文物,完成了4000余件金沙遗址出土文物的搬迁、整理、登记工作,为金沙遗址后续的研究、博物馆陈列提供新的文物资源。二是提升文物保护理念,加强藏品保存环境的监测与调控,提高预防性保护能力,加大危重病害文物的保护修复力度,完成小金面具等37件/套馆藏重要文物保护修复方案初稿。三是加强金沙遗址祭祀区土遗址本体保护,发挥四川省首批区域文物保护中心的优势,与敦煌研究院、中国地质大学等多家单位合作,编制了《金沙遗址祭祀区核心区地下水控制工程方案》《成都金沙遗址遗迹馆本体维护保护方案》。
(九)广泛拓展宣传渠道
本年度各类媒体报道逾2000余篇,其中国家级350篇,境外和外文95篇;执行各类直播29次,观看量达3659.8万,较去年增长1300余万,创历史新高。持续开展古蜀文明全球展示、推介活动,赴埃及、卡塔尔等国家举办“三星堆·金沙主题数字展暨推介活动”;联合三星堆走进秘鲁,举办“太阳之光:古蜀与印加”文明互鉴展暨国际学术沙龙。自媒体运营持续向好发展,官方微信粉丝总量突破百万,总阅读量达120.6万次;官方抖音发布各类短视频32条,观看量1349万,较上一年度增加1263万,增长超过15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