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千年的对话 ——《考古成都——新世纪成都地区考古成果展》解析

发布时间: 2018-08-13

主办单位: 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

    为响应国家文物局《关于组织开展2018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的通知》和第二届中国考古学大会的相关主题精神,丰富 6-8月学生暑假生活,由第二届中国考古学大会筹备组主办,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携手承办的《考古成都——新世纪成都地区考古成果展》便应运而生,于6月9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正式对外开放,当日就掀起了2.3万人次的观展浪潮。

    展览以实物资料解释成都历史的发展轨迹,讲述成都考古故事,重点展示了30多个古遗址和近800件(套)文物。这是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历年来涉及遗址和文物最多的一次临时精品展,也是新世纪以来成都考古各种精彩的一次系统归纳总结。

    展览内容由序厅、考古发现成果、文物保护成果、考古教室、结束语五个内容构成,从考古发现到出土文物的文化内涵解读,再到文物修复背后的故事,全方位、多角度进行呈现,带领观众了解考古发现背后的故事,更深入认识成都悠久的历史文化。考古发现成果以时间为线,下分先秦时期的“古国寻踪”,秦汉及魏晋南北朝的“天府新证”,隋唐至明的“名都觅迹”,用“考古”的语言形象地展示了成都4500多年的漫长史篇。(图一:序厅、图二:古国寻踪、图三:天府新证、图四:名都觅迹)

     image.png image.png

图一:序厅               图二:古国寻踪

     image.png image.png

       图三:天府新证             图四:名都觅迹

    文物保护成果以典型案例重点展示赵廷隐墓的陶俑与壁画保护,商业街船棺墓葬和老官山汉墓的竹木漆器保护,金沙的象牙骨角质文物保护,从修复过程、技术到成品逐一展示了文保工作的严谨与重大意义。(图五:文物保护成果)

   image.png

    图五:文物保护成果

    科技考古成果将图版和文物标本相结合,直观地展示了动物、植物、冶金、环境、空间等科技考古成果以及它们的必要性和先进性。(图六:科技考古)

    “考古教室”作为互动区域,观众可观影、拓片、抽签、职业转转、大富翁游戏等近10个互动项目,在娱乐中接收展览信息。(图七:考古教室)

   image.png  image.png

             图六:科技考古                  图七:考古教室

    形式设计巧妙地将探方、铭文、巴蜀符号及纹饰、文物标本、地图等众多考古与成都古代特色文化的元素融入其中,强化考古意味,契合考古主题展。空间布局以文物保护展示居中,寓意文保与田野考古的紧密关系(图八:空间布局);展厅冷暖色调柔和搭配,增强层次感,沉稳、大方的灰色、米白色中性色作衬底主色调,局部采用黄、红色等暖色突出版面文字;多台投影和视频播放考古发掘过程、宣传片、本区域各种特殊符号及信息,动静相宜,营造出展厅动态现场感(图九:多媒体应用);细节设计突出展览的雅俗共赏,严谨与活泼共融。展厅以小金的动漫形象作引导,以小金与考古人的对话解读考古遗址,增强展览的趣味性和亲切感(图十:版面设计)。点、面光源的结合使用,营造出最佳的灯光效果,艺术再生文物的观感效果。裸展实业街大型石雕、商业街漆床等大件文物,拉近了文物与观众的时空距离。量身定制的支架确保了文物的展陈安全。

image.png image.png

   图八:空间布局                图九:多媒体应用

image.png图十:版面设计

    宣传推广细致周密,新旧媒体相结合,通过电视台、报刊、网站、官网、微信、微博、自媒体等手段全方位、多角度、分阶段推送展览动态、活动预告、讲座预告、重要遗址或文物精品解读等展览相关内容。据统计,6月馆外媒体宣传有40多次,微信阅读量28万。

    社教活动主题“考古总动员”,有亲子导览手册、考古课程、古蜀寻根研学之旅、指尖上的考古、我心目中的成都儿童绘画征集、小小考古学家知识竞赛、小小讲解员等系列专题活动,让观众在互动、体验中理解展览,认知考古,增长知识,并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